2025年11月4日下午3点,南京大学金钟教授应邀来我院2400报告厅为师生带来一场精彩的学术报告。报告主题为面向大规模绿色储能应用的分子基水系液流电池。

讲座开篇,金钟教授首先阐明了储能技术在能源体系中的战略核心地位。他指出,二次电池与储能系统是连接化石能源、水电、核电、风电、光伏等多元能源供给,与固定储能、新能源汽车、便携电子设备等终端应用场景的关键纽带,其核心功能在于实现能源的“时空优化配置”,更是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现代能源体系的基础支撑,为在场师生建立了对储能领域的宏观认知。
在主体内容环节,报告从液流电池的基本工作原理及结构特点切入,通过与传统无机离子液流电池的对比分析,明确了“分子基”创新路径的突破意义。金钟教授重点分享了团队在新型液流电池领域的系列研究成果,围绕四条技术路线展开详细阐述基于天然、仿生理念的高水溶性芳香醌类和二茂铁衍生物活性分子用于高稳定性的碱性和中性水系液流电池;基于绿色、可持续理念的吩嗪类衍生物探索适应大规模储能的长寿命的碱性水系液流电池;多阳离子型延伸π共轭紫精及TEMPO衍生物分子用于高电压、长寿命的中性水系液流电池;超越传统液流电池体系的基于多尺度、动态多相胶体分散液及尺寸排阻隔膜的新型水系“胶体”液流电。
互动交流环节气氛热烈,师生们围绕新型液流电池的材料优化、成本控制、规模化应用瓶颈等关键问题踊跃提问。金钟教授逐一耐心解答,针对技术落地过程中的实际挑战与师生展开深度探讨,问答间迸发的思维火花进一步深化了在场人员对该领域的理解。

专家简介:金钟,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导、国家级领军人才,现担任南京大学绿色化学与工程研究院执行院长、南京大学新材料与能源技术研发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是清洁能源材料及绿色化学化工技术,已在Nature Chemistry等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310篇,H因子87,入选Clarivate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及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荣获了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等奖励和荣誉。主持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